水稻种子膜包衣几乎是所有作物膜包衣中最为困难的。 主要的原因是水稻表面十分粗糙,超高的表面能意味着超高的吸水性。如果是玉米包衣,在无药剂注入的混合过程中,玉米颗粒上的过量药剂会在颗粒的彼此摩擦运动中分散于药剂不足的颗粒。但是这个过程在水稻包衣的混合阶段几乎不会发生。水稻表面吸附了过量药剂后不会分散,过量药剂会被水稻颗粒吸附,而未被药剂涂敷的颗粒也不会在此后的混合阶段得到任何药剂涂敷。这使得包衣的均匀度大受影响。 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加大药种比和/或稀释比。比如,在南亚水稻产区,采用超高的药种比。一般来说这些地区采用连续式包衣机,充分涂敷的要求使之放弃了对药种比的精准控制。这是之类解决方案的明显缺陷。如果药剂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这使得包衣种子的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另外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较大稀释比的包衣使得种子难以储存。因此,我们会看到南亚水稻产区采取销售终端的现场包衣,即农民在采购了一定量种子后,才对这一批进行包衣。销售商并不承担安全储存责任。这种销售模式在中国则显得不符合国情。 另外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对水稻种子进行壳包衣。这个有药剂商发展出来的方法,在药剂研发上赋予了很多好处。就包衣本身而言,依然沿袭了增大药剂量的思路。 另一个和玉米不同的地方是:水稻不像玉米有那么广泛的国际市场、能成为国际大型种子公司的主要产品。因而,水稻包衣技术也不会向玉米有如此丰富的国...
发布时间:
2015
-
10
-
06
浏览次数:264